2017年4月30日 周二
农历:丁酉年五月初五
端午节,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。据《荆楚岁时记》记载,因仲夏登高,顺阳在上,五月是仲夏,它的 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,故五月初五亦称为“端阳节”。此外端午节还称“午日节、五月节、龙舟节、浴兰节”等。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。
-百度百科
端午临中夏,时清日复长。 —— 李隆基《端午》
想必提到端午节,大家脑海中浮现的多是吃粽子,挂艾草,划龙舟……没错, 小编旧俗新话,带你从中医的角度了解这些风俗。
粽子谁都能吃?
我们知道,吃粽子的习俗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五月初五投汨罗江殉国,表达对这位爱国诗人的哀思。广大吃货将端午节称为粽子节也就是如此由来~地大物博的祖国对于粽子的概念还是地域之分的。
北方的江米小枣粽子,以甜味素食凉吃为主。
南方则可分苏式和广式两大类:苏式粽子有糯米、赤豆、豆沙等素粽及鲜肉、火腿等荤粽;广式粽子则大多偏于荤食粽,有叉烧蛋黄、猪油豆沙、鲜肉蛋黄粽等。
虽然两者听起来差别很大,但其实都离不开主料:糯米。《本草纲目》云:糯米,脾肺虚寒者宜之;糯米黏滞难化,小儿、病人最宜忌之。《医药六书药性总义》: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。简而言之,糯米可温补脾胃,但小儿、病人等消化障碍者不可食用。另外,糯米为高碳水食物,含钠量亦很高,所以糖尿病人,肥胖者,肾脏病者不宜食用。
端午话艾草
民间认为,端午节在门口或床头挂艾草,就像贴上一道灵符,可以趋利避害。其实不光有艾草,菖蒲(蒲剑)、石榴、胡蒜也是较常见的。我们提到的艾草多指蒿草(艾蒿),现不严格区分两者的区别。
艾草具有理气血、温经脉、逐寒湿、止冷痛的功效。其散发出特有的清香味,也就是大家使用艾条或者干艾叶所闻到的那种味道。悬挂的艾叶能祛除毒气,除污浊,保持室内清洁卫生,预防疾病。
《纲目》曰:艾叶,生则微苦太辛,熟则微辛太苦,生温熟热,纯阳也。可以取太阳真火,可以回垂绝元阳。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,转肃杀之气为融和;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,起沉疴之人为康泰,其功亦大矣。
除了晾置艾草,还可煎煮做茶饮或泡脚,温通经脉的作用。但应注意,使用艾叶的时间不可过长,老年人尤应注意。儿童及经期妇女不建议使用。泡脚的时间约为15-20分钟 。
雄黄酒
“五月五,雄黄烧酒过端午。”在我国南方,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习俗比较普遍。
雄黄又称鸡冠石,性温,味苦辛,有毒,主要用做解毒、杀虫药。其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,遇热后可分解为毒性很强的砒霜,因此不建议内服。《本草经疏》:雄黄,味苦平,气寒有毒,《别录》加甘、大温,甄权言辛、大毒,察其功用,应是辛苦温之药,而甘寒则非也。其主寒热,鼠瘘,恶疮,疽痔,死肌,疥虫,疮请证,皆湿热留滞肌肉所致,久则浸淫面生虫,此药苦辛,能燥湿杀虫,故为疮家要药。不过,可将雄黄酒外涂在毒虫叮咬和长包、长疖、生痱子的地方,也可将雄黄酒洒在居室的墙角和床下,具有较强的灭蚊和杀虫作用。
端午快乐
|